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估在半月板缝合器辅助下关节镜全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腘肌腱裂孔处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确诊为腘肌腱处半月板撕裂并行关节镜下全内缝合的患者32例。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33.75±8.21)岁;男21例,女11例;左膝损伤14例,右膝损伤18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得到6个月的随访,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6.80±10.34)分提高至(89.56±5.71)分,Tegner评分由(2.47±0.78)分提高至(5.63±1.21)分,KSS由(42.28±4.75)分提高至(89.28±3.95)分,VAS由(5.03±1.77)分降至(1.85±0.54)分,关节活动度由(51.34±16.19)°扩大至(126.38±6.03)°,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腘肌腱裂孔处半月板较松弛,采用缝合器辅助下关节镜全内缝合法,在缝合过程中将腘肌腱与半月板同时缝合,能够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提高稳定性,加大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最低MAP、切皮时、术中最低及术中最高HR,D组明显较低(P&lt;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最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最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最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入路(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与经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手术过程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踝部骨折患者78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A组(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与B组(经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每组39例.比较2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4~10岁的上肢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麻醉后行神经阻滞.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初始剂量为0.05μg·kg^-1·min^-1,随后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对照组静注氯胺酮加强镇痛.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曲马朵2 m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元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14.0±4.8)min]明显比对照组[(30.4 4±10.3)min]短(t=6.588,P<0.01),术后患儿无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可安全使用于患儿短时手术麻醉,可缩短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全静脉复合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的影响.方法 选择股骨闭合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45岁,ASAⅠ级~Ⅱ级,随机等分为3组.I组为腰麻,Ⅱ组为全静脉复合麻醉,Ⅲ组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3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手术麻醉结束后(T2)静脉采血进行TEG检测.结果 (1)3组组内T1 与T0比较TEG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Ⅲ组中T2分别与T0及T1比较,MA和G值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Ⅲ组分别与Ⅱ组和Ⅰ组比较,出现T2的MA和G值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术中的凝血功能没有影响.(2)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可能会改善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12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 ml 0.25%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3 ml 0.50%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各组56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及60 min(T1~T5)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显著升高[(123.3±10.5)和(110.2±10.3)s,P=0.03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5.6±7.4)和(45.7±7.9)s,P=0.008]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235.7±34.7)和(270.7±39.7)s,P=0.04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0~T3各时间点,2组患者HR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T4~T5时间点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0~T5各时间点,2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MAP、SpO_2在T0~T5不同时间点水平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1~T5的HR及T2~T5的MAP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P=0.013)及对照组(P=0.015)Bromage 2级比例均显著升高,3级比例(P=0.038;P=0.021)显著下降。同时术后观察组1级(P=0.021)、2级(P=0.039)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比重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56)和37.5%(21/56);P=0.000]。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可靠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入室后于麻醉诱导前以30 ml/min的速度分别输入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或万汶20 ml/kg。测定稀释前(t1)、稀释完成(t2)、稀释后15 min(t3)的MAP、HR、CVP。t1、t3均测定血常规及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各指标。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的CVP和MAP均显著升高(P〈0.01);t3两组HR均升高(P〈0.05),Hb、HCT、PLT、MA均下降(P〈0.05),贺斯组TEG的K时间延长,α角减少(P〈0.05)。与贺斯组比较,万汶组t3PLT升高(P〈0.05)。结论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但万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比贺斯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的上肢手术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组(US组),局部麻醉药均用0.8%利多卡因加0.15%左布比卡因的混合液0.8 ml/kg,加入1∶20万U肾上腺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US组与C组比较:①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③氯胺酮的用量明显较少(P<0.01);④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可以明显减少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对创伤性下肢骨折63H例患者术前采静球血测定D-二聚体、FDP;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9.43%;D-二聚体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FDP≥正常值(5m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19%;FDP/E,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结论:下肢骨折后患者术前D-二聚体和FDP水平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